德化堂採用當時一般民宅的建築樣式,從外觀看來不像一般寺廟有燕尾造型,而是一般馬脊式造型。由於齋教也算是民間一種佛教信仰,故本堂供奉的主神是觀音佛祖。本堂是清朝時期的建物,免不了會有一些官員致贈匾額,其中比較有名氣的如「惠普群生」(1866年)、「慈航慧濟」(1840年)等匾。
齋教的起源傳說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的白蓮教,因此在明清時期,官方嚴禁傳教,為了避免官方查禁,齋堂建築不像廟宇建築反而像一般民宅。信徒們在家修行、吃素禮佛、研讀佛經,除了沒有出家剃度外,與一般佛教徒無異,故齋教亦有在家佛教之稱。在臺灣的齋教可分為龍華教、金幢教與先天教等三個系統,原本並無齋教這的名詞,是日治時期為便於管理,才統一稱為齋教。
其實來到德化堂,會覺得自己進到另一個空間。從人來人往的府前路上,進到如此幽靜的場所;從周圍的高樓大廈,到堂內的古色古香。強烈的對比,不禁會給人一種時空錯亂的感受。在德化堂可以看到純粹的傳統木結構建築,及小而精緻的庭園造景,而宗教氣息並不重,更多的是古代庶民生活的氛圍,在這樣的寧靜的環境下,沒有任何的喧囂,古樸的建築,楊柳輕拂,可以讓現代忙碌疲憊的心靈獲得休息。到德化堂一遊,並不需要帶著宗教的眼光來看,只要保持對德化堂工作人員的敬意,以安靜悠閒的步調體驗古人的生活環境即可。
1.台灣的老齋堂,張崑振著,遠足文化出版,民92。
2.發現新台南:孔廟文化園區、民生綠園文化園區,江祖音、李儀庭著台南市政府出版,2007年
3.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張素玢、陳鴻圖、鄭安晞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出版,2010年
齋教的起源傳說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的白蓮教,因此在明清時期,官方嚴禁傳教,為了避免官方查禁,齋堂建築不像廟宇建築反而像一般民宅。信徒們在家修行、吃素禮佛、研讀佛經,除了沒有出家剃度外,與一般佛教徒無異,故齋教亦有在家佛教之稱。在臺灣的齋教可分為龍華教、金幢教與先天教等三個系統,原本並無齋教這的名詞,是日治時期為便於管理,才統一稱為齋教。
德化堂的門匾
德化堂供奉主神~觀音佛祖
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丁日健「惠普群生」(同治5年,1866年)
「慈航慧濟」(1840年)及原德善堂的門匾
馬脊式屋頂
德化堂的惜字亭(不是燒金紙的金爐)
木結構建築
德化堂的庭園造景
參考資料:1.台灣的老齋堂,張崑振著,遠足文化出版,民92。
2.發現新台南:孔廟文化園區、民生綠園文化園區,江祖音、李儀庭著台南市政府出版,2007年
3.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張素玢、陳鴻圖、鄭安晞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出版,2010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竭誠歡迎迴響,但:
一、請針對主題;
二、請保持網路禮節;
三、請勿讓人感覺像是 Spam;
四、請注意:匿名回應可能會被刪除。回應時至少請選擇「名稱/網址」身份,只需填寫名稱即可(網址留白無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