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天來圖庫]安平小砲臺與北側砲牆

  安平小砲臺創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當時由於中英鴉片戰爭發生,清政府為防止英軍進入台灣沿海地區,命令當時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姚瑩加強臺灣防務。姚瑩在查勘了全臺的砲臺形勢後,上呈《臺灣十七日設防圖說狀》,建議在主要及次要的海口十七處,分別設防。安平小砲臺即為其中之一。會稱為小砲臺,是為了對應沈葆楨所建的二鯤身砲臺(億載金城─安平大砲臺)而稱呼的。現存樣貌為民國83年(西元1994年)臺南市政府整修之後的樣子。民國74年(西元1985年)公告為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安平小砲臺是使用花崗石所建造,是中國舊式砲臺後期的樣式,與億載金城的西方新式砲臺形成新舊之對比。而安平小砲臺也是臺灣中式舊砲臺之後期代表作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舊式砲臺。
  安平小砲臺北側有一段約200公尺的圍牆,一般俗稱乾隆海堤,認為是乾隆年間(西元1778年)臺灣府知府蔣元樞為了防止安平地區沙岸被潮水沖毀而建的堤防;但經學者考證,應該是與安平小砲臺同時由姚瑩所興建的砲牆。個人觀察之後也覺得應該是砲牆才是正解,因為這面牆看不出有堤防的功能,反而有雉堞的設計,可以在上面架設大砲,所以應該是砲牆才對。只是市府的一些說明文字,還是用乾隆海堤來稱呼這段砲牆。
安平小砲臺立碑
相關連結:
1.個人圖庫連結:城樓_台南_安平小砲臺
2.個人圖庫連結:城樓_台南_安平小砲臺北側砲牆
2.文化部文化資產局_文化資產個案導覽_安平小砲臺
3.維基百科:安平小砲臺 
4臺南市政府文化局_古蹟營運科_古蹟景點:安平小砲臺
5.倫敦男孩(blog):安平小砲台北牆不是乾隆海堤

  從安平小砲臺的興建位置,可以察覺滄海桑田的變化,當初小砲臺是建築在海邊,可是現在小砲臺的位置距離海邊大約1.5公里,可見世事變化之大。
砲臺上所擺設的仿製大砲(西元1985年仿製)
安平小砲臺全景
安平小砲臺北側砲牆一景
安平小砲臺北側砲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竭誠歡迎迴響,但:
一、請針對主題;
二、請保持網路禮節;
三、請勿讓人感覺像是 Spam;
四、請注意:匿名回應可能會被刪除。回應時至少請選擇「名稱/網址」身份,只需填寫名稱即可(網址留白無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