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天來圖庫]接官亭與風神廟

  接官亭的興建始於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當時有大門、官廳、風神廟,官廳做為接待往來臺灣大陸的官員之用,為三合院式的民宅建築。而風神廟則做為祭祀風神之場所,亦是全臺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也是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後來清乾隆42年(西元1777年),當時臺灣知府蔣元樞,認為接官亭是臺灣進出的門戶,因此在風神廟前的碼頭上造登岸石階,立石造牌坊,即今日的接官亭石坊,石坊前額題「鯤維永奠」,後額題「鰲柱擎天」,是臺南府城牌坊中最高大的。日治時期因進行市區改正,將原有之風神廟拆除,廟中神明則改祀於官廳,規模大幅變小,即今日風神廟現址。後民國74年(西元1985年)將接官亭與風神廟指定為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接官亭石坊與其後的風神廟
風神廟
相關連結:
1.個人圖庫連結:牌坊_台南_接官亭
2.個人圖庫連結:廟宇_台南_風神廟
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_文化資產個案導覽_接官亭
4.文化部文化資產局_文化資產個案導覽_風神廟
5.維基百科:接官亭
6.維基百科:風神廟
7.臺灣大百科全書:接官亭
8.臺灣大百科全書:風神廟
9.台南市中西區公所-古蹟瀏覽:接官亭
10.台南市中西區公所-古蹟瀏覽:風神廟
11.照明大師周鍊「減法」出招 風神廟成光之廟宇

  作為迎接皇帝聖旨與接送往來官員的「接官亭石坊」,建築上十分氣派。而位於其後的風神廟,一開始無法理解其建築樣式,三合院式的建築,不像是廟宇建築,反而有點像齊教菜堂的建築風格。後來翻閱文獻才知現在的風神廟使用的是以前接官亭的官廳改建而成。但作為全臺唯一祭祀風神的廟宇,親民化的樣貌,或許更容易讓人親近吧!
接官亭石坊前額題「鯤維永奠」
接官亭石坊後額題「鰲柱擎天」
接官亭石坊
風神廟門匾
風神廟「和以被物」匾
風神廟大廳
風神廟所奉祀之雷公。(後為接官亭彩繪)
風神廟所奉祀之電母。(後為接官亭彩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竭誠歡迎迴響,但:
一、請針對主題;
二、請保持網路禮節;
三、請勿讓人感覺像是 Spam;
四、請注意:匿名回應可能會被刪除。回應時至少請選擇「名稱/網址」身份,只需填寫名稱即可(網址留白無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