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教育噗浪客第三屆年會個人簡報:一位國小老師在偏鄉推動資訊教育的經驗分享


100年7月20~22日在南投日月潭教師會館辦理教育噗浪客第三屆年會,今年年會有一個創舉,就是「心跳三百」活動,每一位參加者都要發表五分鐘(300秒)的分享,為此我製作了一份簡報及以下的講稿。
簡報下載:原檔(ODT格式)PDF檔

各位教育界的先進,大家好:
今天站在噗3年會的現場對各位先進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感覺十分不安,因為要各位先進浪費寶貴的300秒聽小弟的分享,真得不好意思,所以如果要休息一下,請自便!
今天小弟的主題是針對本人在學校推動數位機會中心、數位學伴計劃、資訊融入教學、班網製作的經驗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能會有些主觀的言論,如有不當之處,尚請見諒。
  • 數位機會中心計劃
首先先介紹一下,本人服務的學校是高雄市內門區金竹國小,是一個六班不到六十人的極小型學校,因為學校小,從縣政府時代就很少得到經費挹注來充實教學設備,因此本校只能透過寫計劃向教育部爭取經費充實教學設備,例如數位機會中心計劃,從96年11月開始執行,到100年2月結束,主要工作項目有二:1社區民眾資訊教育教學。2開發社區特色商品供學校及社區使用。本人主要負責社區民眾的資訊教學工作,由於本人認為讓社區民眾,尤其是學校家長知道電腦的正確使用方式,對於指導小朋友會有幫助,所以本人特別重視電腦正確使用方式觀念的建立,只可惜村民白天務農,夜間願意來上課的人實在不多,即使來上課學習,回家後亦無閒暇時間復習。因此資訊教學成效不彰。
不過因為數位機會中心計劃的執行,引進外界資源,如IBMReading companion英語閱讀計劃、溫世仁基金會、資訊志工團隊、伊甸基金會等團隊。對於學生學習環境有所助益。
  • 數位學伴計劃
此外透過數位機會中心計劃執行,也爭取到數位學伴遠距課業輔導計劃,這個計劃執行了一年多,由伙伴大學高雄大學資工系學生利用joinnet視訊系統與本校學童進行一對一教學活動,除課輔外,區中心義守大學也辦理兩次相見歡活動,一次在高雄科工館,另一次在義 大世界,讓大學生與小學生除遠距教學外,也能透過實體相見。只是每週兩次共三小時的課業輔導能帶給小朋友課業多大的進步,很難用量化方式來呈現,只能說大學伴成為學童學習的楷模。
  • 資訊融入各學科教學
本校以藝術人文為發展重心,資源投入藝術、閱讀、書法教學等項,強調學生基本能力的養成。對於學生資訊技能並不十分重視,只求能上網查資料即可,所以本校之前在課程規劃上並沒有獨立設電腦課,只要求任課老師多使用電腦教室進行融入教學。
因此本人透過數位機會中心與大學資訊志工團隊合作,利用寒暑假辦理免費的資訊育樂營,讓小朋友有機會正式學習電腦。
而本人也常常帶領任教班級的小朋友參加網頁比賽,如網界博覽會等,雖未得到任何名次,但讓小朋友增加經驗。
在課堂上教學上,本人以書商所提供的課程白板光碟為基礎,結合網路資源如youtube等進行教學,課後使用布蘭達的2P題庫系統進行國語、社會的複習。
其實,本人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偏鄉並非家家有電腦的狀況下,課堂教學時滑鼠vs粉筆,何者對學生學習效果最佳?資訊融入教學對學生比較有利或是對教師比較有利?
  • 班級網頁存在的意義?
本校要求所有班級導師要製作班級網頁,個人一直覺得功能有限,意義不大,因為全班只有八位小朋友中,只有四位家中有電腦可以上網,也就是班級網頁只對本班一半的小朋友有用,所以有時我還會利用課間時間將班網用單槍投影讓小朋友看。
目前本班班網採部落格型式,共有142篇文章。個人將班網界定為:1輔助學校宣導~活動照片的呈現;2班級活動的紀錄~為小朋友留下童年時光
  • 資訊科技在偏鄉的省思
後資訊時代(後PC時代)的來臨,雲端科技、行動運算技術的發展,知識的累積越來越多,資訊的使用越來越便利,但是對偏鄉學童而言,這些技術他們極少有機會接觸,如井底窺天。本人一直覺得資訊科技進步對偏帶來的不是便利,而是數位落差的不斷擴大
偏鄉小朋友並不像都市學生有那麼多的課後活動,放學之後小朋友就會放牛吃草快樂的玩耍,除非家長要求,小朋友鮮少在課後複習課業,因此個人覺得偏鄉小朋友最需要的並不是資訊科技,而是先從學童個人基本能力加強做起,行有餘力再補充網路運用技能。
由於學童在家中並不會主動學習,所以偏鄉資訊教育重點在家長,如果家長具有一定的電腦知識,就能知道學童在家中使用電腦的狀況,小朋友才不會濫用電腦從事無關學習的動作。
偏鄉教師資訊科技的運用對小朋友是否有幫助?我不知道!只能盡力去做,期待小朋友有開花結果的一日。
我的分享到這裡結束,謝謝各位先進的聆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竭誠歡迎迴響,但:
一、請針對主題;
二、請保持網路禮節;
三、請勿讓人感覺像是 Spam;
四、請注意:匿名回應可能會被刪除。回應時至少請選擇「名稱/網址」身份,只需填寫名稱即可(網址留白無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