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從學生的作業答案思考「相等」與「全等」的分辨方式

  最近小四數學課程提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在回收小朋友的習作作業時,發現數學習作有一題如下:(取材康軒四上數學習作第 52頁)
答案應是「三角形ㄅ和三角形ㄊ;三角形ㄇ和三角形ㄈ」。但有小朋友寫出:「△ㄅ=△ㄊ」的答案來。姑且不論課程還沒上到這個符號代表三角形,但「=」是相等的意思,與全等的含義應該不相同從這個算式讓我驚覺小朋友對於「相等」與「全等」的概念並不清楚,小朋友不喜歡寫很多字,所以直覺認為「全等三角形」是指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既然相同,就直接寫「△ㄅ=△ㄊ」,當老師指正時,小朋友還理直氣壯問為什麼不能用等號?因此決定好好的找尋資料,釐清「相等」與「全等」的差異,並留做紀錄。


  我們從下面兩個式子及圖形來分辨「全等」與「相等」的意義與差異。
△ABC \cong △DEF

「 \cong 」是全等的符號,我們從課本中學習到「全等三角形」是指兩個可以完全重疊,形狀和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因此「△ABC \cong△DEF」就如同上圖一樣,是指△ABC和△DEF的形狀相同,面積一樣的三角形。
△ABC=△DEF
「 = 」是相等的符號,通常是相同的東西或其值相等,也就是「=」兩邊的物體具有等價關係,所以「△ABC=△DEF」就如同上圖一樣,應該僅是指△ABC△DEF面積一樣的三角形,但形狀不一定相同
  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可以得出下面結論:「△ABC \cong△DEF」是指兩三角形的形狀、面積相同;而「△ABC=△DEF」僅指兩三角形的面積相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竭誠歡迎迴響,但:
一、請針對主題;
二、請保持網路禮節;
三、請勿讓人感覺像是 Spam;
四、請注意:匿名回應可能會被刪除。回應時至少請選擇「名稱/網址」身份,只需填寫名稱即可(網址留白無妨)。感謝。